宣徽院

宣徽院
官署名。 唐后期设置, 有南、 北二院, 以臣官充宣徽使与副使, 无固定职掌。 五代及北宋沿置, 南院使与北院使改用检校官充任, 或兼领节度及两使留后, 如阙, 以枢密副使一人兼领二使, 亦有兼枢密副使、 签书枢密院事者。 南院资望优于北院。 但事皆通掌, 只用南院印, 二使共院而分设办公厅。 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 郊祀、 朝会、 宴享供帐之仪, 一切内外供奉、 都检视其名物。 元丰改制废, 以其职事分属有关省、 寺。 虽仍保留宣徽使名号, 但无实职, 仅以尊礼重臣。 绍圣三年(1096), 宣徽使名亦废, 南宋不再置。 辽会同元年(938), 北面官署宣徽北、 南院, 有北、 南院宣徽使、 知事、 副使、 同知等官。 掌朝会、 宴享、 礼仪、 祭祀及御前祗应事务, 凡皇帝、 皇太后受册, 帝后生辰, 接见宋、 高丽使臣, 祭庙拜日, 正旦朝贺等, 皆由宣徽使导引赞礼。 会同元年并置南面朝官宣徽院, 设官亦同前。 又有南面京官宣徽院, 设官同前。 又有南面京官宣徽院, 设官亦同前。 又有南面京官宣徽院, 设官亦会前。 西夏毅宗时, 置南、 北宣徽院、 , 各设宣徽使。 金宣徽院掌朝会、 宴享、 殿廷礼仪及监知御膳等事, 有左、 右宣徽使、 同知宣徽院掌供御食、 宴享宗戚宾客及诸王宿卫、 怯怜口粮, 蒙古万户、 千户合纳差发, 系官抽分, 牧养孳畜, 岁支刍草粟菽, 羊马价值, 收受阑遗等事。 有宣徽院使、 签宣徽院事、 同签宣徽院事、 院判等官。 所属有光禄寺、 大都尚饮局、 上都尚饮局、 上都尚酝局、 尚珍署、 尚舍寺、 尚食局、 阑遗监等。
* * *
官署名。 唐後期設置, 有南、 北二院, 以臣官充宣徽使與副使, 無固定職掌。 五代及北宋沿置, 南院使與北院使改用檢校官充任, 或兼領節度及兩使留後, 如闕, 以樞密副使一人兼領二使, 亦有兼樞密副使、 簽書樞密院事者。 南院資望優於北院。 但事皆通掌, 只用南院印, 二使共院而分設辦公廳。 掌總領內諸司及三班內侍之籍, 郊祀、 朝會、 宴享供帳之儀, 一切內外供奉、 都檢視其名物。 元豐改制廢, 以其職事分屬有關省、 寺。 雖仍保留宣徽使名號, 但無實職, 僅以尊禮重臣。 紹聖三年(1096), 宣徽使名亦廢, 南宋不再置。 遼會同元年(938), 北面官署宣徽北、 南院, 有北、 南院宣徽使、 知事、 副使、 同知等官。 掌朝會、 宴享、 禮儀、 祭祀及御前祗應事務, 凡皇帝、 皇太后受冊, 帝後生辰, 接見宋、 高麗使臣, 祭廟拜日, 正旦朝賀等, 皆由宣徽使導引贊禮。 會同元年並置南面朝官宣徽院, 設官亦同前。 又有南面京官宣徽院, 設官同前。 又有南面京官宣徽院, 設官亦同前。 又有南面京官宣徽院, 設官亦會前。 西夏毅宗時, 置南、 北宣徽院、 , 各設宣徽使。 金宣徽院掌朝會、 宴享、 殿廷禮儀及監知禦膳等事, 有左、 右宣徽使、 同知宣徽院掌供禦食、 宴享宗戚賓客及諸王宿衛、 怯憐口糧, 蒙古萬戶、 千戶合納差發, 系官抽分, 牧養孳畜, 歲支芻草粟菽, 羊馬價值, 收受闌遺等事。 有宣徽院使、 簽宣徽院事、 同簽宣徽院事、 院判等官。 所屬有光祿寺、 大都尚飲局、 上都尚飲局、 上都尚醞局、 尚珍署、 尚舍寺、 尚食局、 闌遺監等。

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2013.

Игры ⚽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курсовую

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

Direct link
Do a right-click on the link above
and select “Copy Link”